招生就业
就业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招生就业 > 就业信息 > 正文

大学生就业

2021年03月12日 21:33 司苇 点击:[]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阶段,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经济发展新格局也在逐步构建,包括劳动力资源构成和分布等就业市场各要素也发生着变化,这些就业市场要素又与国内外疫情防控形势交织在一起,深刻影响着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


从就业市场来看,后疫情时代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毕业生就业市场极化趋势愈加显现。疫情影响下,各国间的经济交流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大部分国际性就业市场出现了下滑态势。毕业生出国留学出现大幅度下降,国内升学竞争更为激烈,“二战”考研的人数增加,毕业生的“慢就业”现象比例愈加提高。同时,得益于我国疫情防控成果,中国经济率先反弹,带动了国内就业市场对于高校毕业生的需求,但就业市场的岗位结构、地域结构等都在变化。一方面稳定型就业在全国范围内都受到了热烈追捧,公务员、事业单位等重新成为了毕业生就业的首选目标;另一方面,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三新经济”发展迅猛,带来了就业形式的丰富和创新,毕业生中采取灵活型就业的规模呈现增长态势。


二是毕业生就业招聘的时间概念逐渐模糊化。后疫情时代,毕业生就业的时间秩序正在逐步重构,求职季时间延长、工作时间弹性化、工作变换周期缩短等趋势愈发明显。以往每年按

按部就班的就业工作周期与就业市场的全新时间重构不协调性在逐步显现。“云宣讲”、“云招聘”、“云管理”等疫情期间毕业生就业工作手段成为常态,打破了就业工作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以往一年两次的应届毕业生招聘正向全年不间断的求职招聘过渡。线上线下招聘的不断融合带来了就业信息的海量增加,对毕业生精准查找信息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全年化的招聘让毕业生的职业选择难度更高。面对这些新问题,企业与高校互动交流的意愿度提升,各种企业开放活动、企业参与的就业指导类活动频次显著增加。高校也在不断采取技术手段提高升级自身就业信息的精准推荐能力、提高就业过程管理能力、提高毕业生就业引导能力等就业服务水平。

三是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空间聚集性逐步提升。随着国际国内双循环经济格局的构建发展,中国经济更大规模的开放已经开启,与世界经济的融合趋势更加明显,这些因素在疫情的影响下使得毕业生就业的空间性实现了阶段性变革。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等中心性城市群对于高校毕业生的吸引效果愈发增加。一些适应国际大循环的世界级产业链区域和适应国内大循环的国家级产业体系区域



上一条:机械工程学院召开2020届光明乳业专场就业宣讲会
下一条:机械工程学院开展毕业生就业回访工作

关闭